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这句话已经在互联网上传播甚久,可以说是耳熟能详。以至于一段时间里,原生家庭的罪成了不幸人生的根源。

大部分人误解了阿德勒的这句话。心理学家曾发现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人,拥有别人羡慕的童年:家庭富裕,父母亲密,成长过程一帆风顺。他们就是陷入了心理问题。可见幸福的童年不能治愈他们的问题。

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,只要人是不完美的,就不存在完美本身。更何况,完美童年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陷阱。但没有人想要一个糟糕的童年,毕竟糟糕童年带来的是糟糕的成年。

创伤疗愈大师皮特 沃克根据自身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的执业经验,写就这本经典之作:《不原谅也没关系》。童年创伤虽说难以磨灭,但通过疗愈,可以抚慰心灵,让枯竭的心灵得到滋养,重生得更为茁壮。英文书名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这层意思,至于中文书名,倒是表达了更深层的意思: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,原谅与否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、疗愈自己。

创伤后的4F反应

CPTSD是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。比起PTSD,CPTSD不怎么被人知晓。它的全称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,是更严重的PTSD。通常,它是在一系列的情感忽视、身体虐待后习得的反应,这意味着它是后天形成的,是可以抛弃的。

CPTSD主要有五种症状:情绪闪回,毒性羞耻感,自我遗弃,恶性内在批判,社交焦虑。

情绪闪回是其最典型的症状,和PTSD的闪回不一样,它一般不涉及视觉重现。如果程度轻,只会出现片刻。只有到一定程度和时长,它会持续困扰人。

这种情绪闪回将幸存者(本书作者所用的称谓)带回了当初面对父母虐待的场景中,于是幸存者人在当下,心却在过去。幸存者的创伤4F反应也被激活。

正常情况下,人面对突发情况,会有四种反应:战斗、逃离、僵硬、示好。而在CPTSD的状况下,这四种反应会变得过度,长期之下就形成了创伤后的4F反应。

创伤后的4F反应中战是攻击反应;逃是逃跑反应;僵是指人意识到抵抗无用时,放弃抵抗,麻木陷入解离或崩溃;讨好是面对威胁,通过讨好的方式安抚、阻止攻击者。在CPTSD中,战反应形成自恋型的防御模式,逃反应形成强迫型模式,僵硬反应形成解离型,以及示好变成关系依赖的讨好型模式。

一个人的防御模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,不同情形下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御。普通健康的人会采取适当的方式,而CPTSD的幸存者会采用从小形成的过度防御模式来应对,同时会采取组合方式。

书中第一章就提供了一个家庭的例子,在这个家庭中有四个孩子,父母对喜欢的孩子是有条件的爱,满足他们的要求,他们就喜欢,养成了一个自恋的孩子,这个孩子具有攻击性,像父母一样挑剔其他的孩子,欺负其他的孩子。

父母对其他孩子,有鄙视的言语攻击,也有行为的忽视。这三个孩子里,一个喜欢独处,并且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是自己的错,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。第二个形成了麻木的解离状况,孤僻不合群。第三个比较敏感,能察觉大人的喜恶,于是采取讨好的方式,避免自己遭殃。

所谓的组合运用,比如采取战的姿态试图控制关系中的另一方,过后又害怕自己失去对方,采取讨好的方式去挽留对方。等对方又亲近时,再次回到战的模式控制对方,如此循环重复。

外在批判者和内在批判者

作者认为要疗愈就需要先确定自己是哪种创伤应对模式,然后对症行动。通读全书后,有一个核心是疗愈的重点:击碎内化的父母。

在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的言语虐待、身体精神虐待,都会让孩子陷入“我有错”、“我有问题”的毒性思想中。父母的苛责将缠绕孩子一生,最终化为孩子的内在父母。

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,内在父母是一个扭曲的超我。一个为保护孩子而启动的超我,会不断挑剔孩子的错误,合理化孩子的扭曲认知: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错,才遭受这样的待遇。不然孩子会进入认知失调。这样的保护机制会使超我成为一个严厉的批评者,带来毒性的视角否定孩子。

一旦孩子成年,做了什么不恰当的事情,这个声音就会出现,开始责备否定自己。这就是内在批判者。内在批判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全部自信,陷入不值得、没能力的自我贬低,如同魔咒。

外在批判者是内在批判者的帮凶,它是孩子对父母信任崩塌后形成的一个声音:你看,没有人值得信任,所有人都会离开你。两个声音大合唱时,就会反复播放:你没有价值,你那么糟糕,所以没有人爱你。你看这些人都不可信,他们都会离开你。合唱之下,幸存者只会感受到孤独、寒冷和绝望。

疗愈概说

所谓疗愈,就是打碎内在父母,为自己重塑一个可亲的父母。这对可亲的父母接纳自己的伤痛、委屈,让成人的自己给予自己力量,告诉自己没有问题,自己没有错,大声说出幼年时无法诉诸的愤怒、不甘和心酸。

CPTSD康复,要从四个大方面入手:认知、情绪、精神、身体。

认知上,要建立自信,用健康准确的方式看待自己。不要再否定自己。健康的自我,是一个有好的心灵管理者,为孩子提供自我保护和自我同情。

正念,能结合自我观察和自我同情,让人客观地看待自己,自我接纳。

情绪疗愈,需要认识到人的情绪是流动的,会从好到坏,那是自然的。不能一味要求天天快乐,那也是有毒的。学会心甘情愿接受人类自然的情绪,理解情绪总会潮起潮落,获得成长的能力,掌握情绪灵活性。

消极的情绪不是可耻的体验,它是人的一部分。如果不能体会这些消极情绪,那么我们的保护机制就迟钝了。如果能体会它,我们会保护自己,在这些情绪中成长,保持自爱和自尊。这就是一个健康心理的要素。

遭遇情绪虐待的孩子往往无法发展出完备的情绪智力。他们的情绪被抹杀了,他们害怕自己的情绪,也害怕别人的情绪。要恢复与生俱来的情绪智力,可以采取哀悼的方式,让情绪通过诉说、哭泣、发怒表达出来。

精神疗愈往往通过灵性疗愈。去感受自然,将自己融入进去,获得一夕一瞬的生命感动。

身体的疗愈往往是通过放松疗法,摆脱常年紧张的感受,比如做做瑜伽。

当然,书里提供了五类工具,以及如何实践的详实内容。一篇文章是无法说完的。概括一下,多用思维纠正法、思维切换法,反击内在批判者、外在批判者,学会察觉自己何时进入了情绪闪回,又该如何面对情绪闪回,将自己带回安全的当下。

结语

摆脱糟糕童年,很重要。无论是否原谅糟糕的父母都不是主要的,他们已经过去,不值得成为生活的中心,最重要的是照顾好当下的自己。

《不原谅也没关系》教会幸存者,成为自己的父母,给予自己足够好的再抚育:愿意原谅自己正常的错误和缺点。这样才会真正注意到当下生活中的美好,轻松识别霸凌、剥削行为,保护自己不受伤害,相信自己值得被善待,不必适应那些不公平的对待。

不原谅也没关系,但记得放过自己。

【文/云玖弋】

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即删】

【声明:玖弋阁 已加入“维权骑士”版权保护计划】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玖弋阁,一周一书评,更多新书更好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