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荏苒,上世纪的文化艺术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式,成为泛着旧时光的回忆,但艺术没有界限,再次回头看曾经的宣传画、插画、年画等各种形式的艺术,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与美感。

以前很多插画,其实都是专业的画家创作出来的,而且那时候的题材,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劳动相关的,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,所以看上去特别有力量感和真实感。无论男女,无论哪种劳作,总是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。

1961年的年画《咱村也安了电灯》,作者金岩。电灯是19世纪末引入中国的,但一开始并没有广泛使用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人们还是以煤油灯为主,直到新中国之后,电灯才开始慢慢地走进千家万户。

画面中,一大家子的人都围在一起,新奇地看工人安装电灯。这画细节还挺多,比如右下角有被淘汰的老油灯,后面墙壁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,左上角窗户外面还画了一个爬电线杆的工人。

1976年出版的《春满大地》,画家吴云华。在春风吹拂的时节,人们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热火朝天地耕种收获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。

196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的《碧波红莲》,作者章志敏、陈昌源。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时,池塘上满是莲花和莲子,姑娘们划着小船采收莲子。莲花实在太美了,一个少女忍不住采来戴在头上,姣好的面容和绽放的荷花互相映衬,人美花娇。

1965年出版的《小小科学家》,作者杨玉华。四个少年儿童正围在一起研究无线电接收机。今日的他们是小小的科学迷,长大后可能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。

1973年的《公社鸭群》,作者徐希,这个画风简直美极了。

1974年的农村题材画《大队鸭群》,作者李振华。成群的鸭子在湛蓝清澈的水面上畅游,场面颇为壮观。

1975年版《户县农民画选》中的插画《公社鱼塘》,这幅画太美了,色彩明艳生动,跳跃的鱼儿代表着大丰收,而即便是收网这样的力气活,也有女子冲在前头,那时候讲男女搭配干活不累。

1977年创作的《普通劳动者》,作者是罗德安。一个中年人在百货商店里擦着柜台,面带微笑,右上方的牌子上写着“为人民服务”。

画中的人叫华国锋,他在50年代时任湖南副省长并主管财贸工作,却经常在周末的时候到百货商店参加劳动,擦地板、擦柜台,什么都干,服务热情,收到人们的一众好评。

1979年的《红领巾上大学》,作者张碧梧,他是著名的年画家,也曾创作过许多场面震撼恢弘的战役题材画。此插画描绘的是一名少先队员考上大学,胸戴大红花、手提生活用品,准备去上大学的场面,那个时代能上大学的人,相当优秀了。

1984年《三军受阅》年画,作者毛文彪。1984年的国庆阅兵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阅兵,规模大、装备新、机械化程度高,有许多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的,也是女兵和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次组成方队参阅,意义重大。

画面中,蓝天白云之上有规整的战机飞过,远处坦克气势驶来,海陆空三军的战士步调一致、昂首阔步地向前行进。

每个年代都有值得怀念的一面,那时候的人,都在努力向上,让日子过得更好,精神面貌总是积极向上的,各行各业也是积极劳动生产,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,到处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