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头条创作挑战赛#

明朝幽溪传灯大师(1554年-1628年),天台宗第三十祖,大师出生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八月二十日。俗家姓叶,字无尽,别号有门,浙江衢州府西安县人。幼年时学儒,因为读到《龙舒净土文》而发心研习佛法。万历七年(1579年)大病一场,过后经过母亲同意去出家,投入映庵禅师门下剃度,得到映庵禅师传授《禅宗永嘉集》。

万历十年(1582年),幽溪传灯大师参访谒见,当时的天台宗祖师百松大师,听百松讲《法华经》时,心中恍然有所领会。接着又问百松大师,什么是楞严大定,百松大师瞪大眼睛,四顾而视,传灯大师随即契入,百松大师后来以金云紫袈裟传授给传灯大师。

万历十四年(1586年),传灯大师入驻后来居住于浙江省天台山幽溪高明寺,重兴幽溪道场,高明寺也被立为天台宗祖庭。

幽溪传灯大师一生,除弘扬天台宗外,也重点兼弘净土宗,讲经说法长达四十余年。幽溪传灯大师一生修习《法华》、《大悲》、《光明》、《弥陀》、《楞严》等忏法,不曾一天虚度光阴。大师来幽溪高明寺之前,有一位当地人,名为叶祺,把亲人埋葬在高明寺的后面。有一天晚上,叶祺梦到神人对他说:“高明寺是圣地道场,将要有肉身菩萨来这里大作佛事,你应当把坟墓赶快迁走。”当时叶祺并不相信,不久之后全家人都病得很严重,于是心中恐惧,赶紧迁移墓地。隔天,幽溪传灯大师就来到了高明寺,高明寺也因此成了天台宗的祖庭,闻风而来学法的人,从四方八方聚集过来。

这一点,在《净土圣贤录》中也有记录到:“传灯大师,姓叶,衢州人。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剃发。随谒百松法师,闻讲法华,恍有神会。次问楞严大定之旨,百松瞪目周视,灯即契入。百松以金云紫袈裟授之。一生修法华、大悲、光明、弥陀、楞严等忏,无虚日。卜居幽溪高明寺。先有土人叶祺,葬亲寺后。梦神云,此圣道场地,将有肉身菩萨,大作佛事,可速迁。祺不信,俄举家病困,惧而徙焉。翌日,灯至,即其地立天台祖庭,学侣辐凑。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,众闻石室中天乐铿锵,讲毕乃寂。尝著生无生论,融会三观,阐扬净土法门。(中略)灯每岁修四三昧,身先率众,精进勇猛。注楞严,维摩等经,凡染翰,必被戒衲。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。年七十五,预知时至。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,复高唱经题者再,泊然而寂。”

幽溪传灯一生的著作虽然很多,而所写《净土法语》这一篇,特别是关于信愿行的阐述,古人认为这对于修学念佛法门而言最为切要。这一篇文章说到:“一念之道有三,曰信,曰行,曰愿。求生极乐,以敦信为始。必须遍读大乘,广学祖教。凡是发明净土之书,皆须一一参求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,不是他土。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自佛,非是他佛。二,修行者,行门有二,一正,二助。正行复二,一称名,二观想。称名,如小本弥陀经,七日持名,一心不乱。有事一心,理一心。(下略)”

而幽溪传灯大师这一生,如果说他自认为最为得意的著作,可能是《楞严经圆通疏》。因为《楞严经》的妙义,明朝传灯大师是很早便有悟入的,且相比于其他的佛门经典来说,《楞严经》的悟入是最深的。从这一点,似乎可以认为《楞严经圆通疏》,是幽溪大师自认为最为得意的著作。

他自己说到:“余禀台教于百松大和尚,其于楞严旨趣,犹多所发明。万历十年,岁在壬午,师讲是经于台之圣水。一日入室次,室中虚无人,余合十互跪,以大定之旨请,师但瞪目周视,寂无言说。余于当下,大有省发。


??另外,传灯大师还认为《楞严经》是所有佛经中,明示佛知见最为亲切的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他的《楞严经圆通疏》,应该是他认为最为得意的注解。正如,传灯大师说的:“法华与此经义同意别者,佛之知见也盖一代时教,统为法华佛知见而设,
独楞严一经明佛知见最亲。

??总而言之,明朝的幽溪传灯大师是中兴佛教中国化天台宗的一代大祖师,无论是他的见解还是他的德行,都值得后人敬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