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”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。我国高校以前都是由部委办学,利用本系统的优势,为本行业培养人才。后来政府体制改革,高校统一由教育部管理。随着“211”、“985”和“双一流”等一系列整合,行业的痕迹现在已经抹杀得不太明显了。但是,那些隐藏在综合性大学后面的部委办学时形成的行业和专业优势,对于一个站在高考十字路口的年轻人来说,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。

我国的行业布局是从一九四九年后开始的,之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单一,纯农业支撑整个国民经济。从新政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,政府以行业部委的形式,布局和建设产业布局。光一个机械行业,就成立了七个行业机械工业部。只接孕育和孵化出今天我国健全的工业布局。这些部委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和财力,还有行政权力。为了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,他们办了一些行业学院。这些行业学院,往往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和学术队伍。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翘楚。

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要选这个行业最顶尖的学校,最优势的专业,跟最权威的导师。无疑,当初的部委行业办学的大多数可成为行业的标杆。对年轻人入行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指导性。现在将部分行业的顶尖院校给大家罗列出来,2022届的高三生可以为明年志愿填报先收藏。

财经类25所:

财经类大学一般为国家财政部所举办,从一九五三年院校调整,财政部就着力培养了一些部属院校,为国家培养财经系统需要的技术骨干和科研人才。学业满后,分配到各地财政厅局,研究所,院校工作。成为行业领军人物。他们包括中央财经大学(北京)、上海财经大学、天津财经大学、东北财经大学(大连)、山西财经大学、南京财经大学、安徽财经大学(蚌埠)、江西财经大学(南昌)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(武汉)、西南财经大学(成都)、湖南财经大学(已并入湖南大学)、石家庄经济学院、内蒙古财经学院、浙江财经学院、山东经济学院、山东财经学院、河南财经学院、湖北财经学院、广东财经学院(已入名广东商学院)、广西财经学院、贵州财经学院、云南财贸学院、陕西财经学院(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学)、西安财经学院、新疆财经学院

经济贸易类7所:

经贸类行业学院的主办单位一般是原来的国家对外贸易部,主要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。以满足从中央到地方的外贸机构,政府机关,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和外贸公司的贸易人才。他们主要包括:对外经贸大学(北京)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(北京)、河北经贸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(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并入)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、上海对外经贸学院、云南财贸学院。工商业类10所工商业类的行业主管是原来的商业部,后来改为国内贸易部,内贸局。主要负责国内商业布局,调整,平衡和发展。归口为财贸口。是供销社,百货公司,商业街等行业的具体策划和运营者。这个行业的学院包括:北京工商大学、天津工商大学、浙江工商大学、重庆工商大学、哈尔滨商业大学、上海商学院、山东工商学院、湖南商学院、广东商学院、兰州商学院。

金融类2所:

金融类的政府主管部门,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人民银行。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,但在计划经济时代,他并不特殊。只是计划指令的一个执行部门。这个行业最初主要培养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,在计算器出现之前,打算盘就是基本功。所有有的地方把他们称之为算盘学校。由于金融的特殊性,所以这个行业人才需求一直不旺,学校也就办的不多。当然,各省都办有自己的银行学校。金融这个词,是改开后才时兴的。人民银行直属的学校不多,主要有:广东金融学院、上海金融学院(中国金融学院已并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

华侨类7所:

华侨学院的政府主管部门是侨务办公室,这个行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侨胞集中的地方,如福建和广东。很多是海外华侨捐办的。但行业主管为侨办。他们主要有:厦门大学、集美大学(福建厦门)、华侨大学(福建泉州)、仰恩大学(福建泉州)、暨南大学(广东广州)、汕头大学五邑大学(广东江门)。

民族类14所:

民族类的院校一般都是国家民委举办的。面对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,培养和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是当务之急。所以,国家民委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,设立了一些民族学院,一方面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,另一方面培养少数民族的师资。他们主要有:中央民族大学(北京)、中南民族大学(湖北武汉)、西南民族大学(四川成都)、西北民族大学(甘肃兰州)、云南民族大学(云南昆明)、内蒙古民族大学(内蒙古通辽)、延边大学(吉林民族宗教延边)、广西民族大学(广西南宁)、贵州民族学院(贵州贵阳)、湖北民族学院(湖北恩施)、青海民族学院(青海西宁)、西藏民族学院(陕西咸阳)、大连民族大学。

城市和建筑类17所:

城市类院校出现得比较晚,一般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应运而生的,主管单位一般为建设部,而实际上改开之前,建设部甚至都没有在县一级政府设立建设局,也就是说,建设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,关注的是城市建设。现在当然也是这样,只不过多了一个房地产。这类学院出现得比较晚,主要有:北京城市学院、湖南城市学院(益阳)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、上海城市建设学院(已并入同济大学)、武汉城市建设学院(已并入华中科技大学)。建筑类学院12所,包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、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(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)、重庆建筑大学(已并入重庆大学)、北京建筑大学、河北建筑工程学院、吉林建筑工程大学、南京建筑工程学院(已并入南京工业大学)、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(已并入同济大学)、青岛建筑工程学院(已改名青岛理工大学)、山东建筑大学(济南)、西北建筑工程学院(已并入长安大学)(西安)。

国际关系类2所:

国际关系比较高大尚哈,那主要是外交部的一亩三分地。而外交一般是主权国家的象征,中国当然外交权集中在中央。地方的外交一般都在外交部指导下进行。当然,作为国家柱石的军队,他们也需要研究国际关系的动态和变化。所以,这个行业的学院只要外交部和军方办的国际关系学院(北京)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(南京)。

政法类7所:

政法是国家机器,我们国家的政府学院主管部门主要是司法部唱主角,也有最高法和最高检。他们除了培养行业的官员外,还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律师和法律顾问人才。是国家未来法制社会的运营的基本保证。这类人才的摇篮包括中国政法大学(北京)、西南政法大学(重庆)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(武汉)、华东政法大学(上海)、西北政法大学(西安)、上海政法学院、甘肃政法学院(兰州)。

传媒类2所:

传媒是最近才出现的名词,以前有一个高大尚的名词叫新闻。因为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立法司法行政外的“第四权力中心”,而在国内,新闻记者的工作证到现在还是特权证。但是,传媒的主管部门是新闻出版署。其业务除了新闻在还有出版,他们不仅仅只需要新闻记者,还需要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编辑。而传媒学院的主办机构也是广播电视局,最初为培养播音员来着,主要有北京广播学院(已并入中国传媒大学)和浙江传媒学院(杭州)。

警官类9所:

警官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公安部,作为国家机器。公安最初是在军队的建制上转为地方的,所以,公安最初其实就是军队的一个军队的一个兵种。后来随着管理的精细化和社会发展。退伍兵也满足不了公安的专业和融合,公部就自己办了一些学院,系统地培养合格的警察。他们比退伍兵更专业,文化程度也高。毕业以后三五年就能独当一面挑大梁。这种学院主要有中国人民警官大学(已并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)(北京)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(河北廊坊)、中央司法警官大学(保定)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(沈阳)、江苏警官学院、山东警察学院、湖北警官学院、广东警官学院云南警官学院

邮电和电子类10所:

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西单邮电部楼顶的那口大钟,每到整点就咣咣咣地响北京人就知道,到钟点了。邮电部在所有工业部委中,是比较特殊的一个,一方面,他和人民大众只接打交道,书信往来和小件物资邮寄一直是邮电部的业余,8分钱一张邮票,可以让你的信飞跃数千公里,送到你要需要的人面前。另一方面,服务大众的电话电信又承载着国家安全。所有,有点系统在培养自己的人才当年,比别的行业更加迫切。他们办了不少学院,而且,质量都不错。主要包括电子科技大学(成都)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、北京电子科技学院。北京邮电大学、南京邮电大学、长春邮电学院(已并入吉林大学)、重庆邮电学院、西安邮电学院。

轻工业类8所:

轻工总会的前身就是轻工业部,轻工也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,家庭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基本上都属于轻工业的范储。陶瓷,造纸,日用百货,都是轻工业的产出。相当长一个时期出口创汇的主力就是轻工。以至于今天,全行业发展不需要国家操心。企业都能做得很好。这种局面,主要得益于当初轻工部对人才的培养,也就是那些轻工学院。他们是无锡轻工大学(已并入江南大学)、北京轻工业学院(已并入北京商大学)、天津轻工业学院(已改名天津科技大学)、大连工业大学、山东轻工业学院(齐鲁工业大学)、郑州轻工业学院、西北轻工业学院(已改名陕西科技大学)、长沙轻工业学院(已并入长沙理工大学)。

交通和海事类17所:

交通一直都是政府在唱戏,民间插手的地方不多。一方面,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,一个人的出行安全关系背后那个家庭的幸福。另一方面,交通关系国家安全。举一个栗子,今天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,一旦战争爆发,很多地方都可以只接起降飞机,而且有现成的停机坪,油料供应和配件维修,以及飞行人员的饮食和后勤服务,这种全系统的良性运转,都必须依靠人才来完成。交通部为此设立了很多院校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。上海交通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(成都)、大连交通大学、西安公路交通大学(已并入长安大学)、华东交通大学(南昌)、武汉交通科技大学(已并入武汉理工大学)、兰州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、长沙交通大学(已并入长沙理工大学)、重庆交通大学。海洋海事类:中国海洋大学(青岛)、广东海洋大学(湛江)、浙江海洋学院、上海海事大学、大连海事大学。

航空航天类10所:

航空航天部属于国家最早建设的机械工业部之一,从白手起家开始,但是,由于航空航天的特殊性,加上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,所以,航空部除了大力投入外,政府其他部门的协作也力不可分。国家政策协力支持。财政投入大水漫灌。所以,航天航空类院校都起步高,发展快,影响大,科研实力雄厚,很多都成为了世界范围里的排头兵。这类院校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北京)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(江苏南京)、西北工业大学、中国民航大学(天津)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(成都广汉)、沈阳航空工业学院(辽宁沈阳)、南昌航空工业学院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、北华航天工业学院(河北廊坊)。

铁道类5所:

铁道学院差不多和铁道兵同时出现。由于国家将一个兵种成建制专为地方,由这个兵种直接变身铁道部。铁路建设是一门科学,和扛枪打仗不同。所以,为了解决这些从前只会扛枪打仗的人如何建设和管理铁路,铁道部在全国设立了5所专业学院,一方面为铁路职工提供技术指导,更重要的事,为铁道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。这五所牛逼的院校是石家庄铁道大学、大连铁道学院(已并入大连交通大学)、上海铁道大学(已并入同济大学)、长沙铁道学院(已并入中南大学)、兰州铁道学院(已改名兰州交通大学)。

汽车类3所:

汽车类院校比较特殊,她不是中央部委办的,而是国有企业作为主办单位。具体来说,也就是一汽和二汽。吉林的汽车院校已经并入吉林大学,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也已并入武汉理工大学,还有一个位于十堰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。当然,汽车是机械的一个专业,一汽二汽凭借他们的产业优势,走在了前面。但改开以后,中国的汽车产业是面向全世界的,所以,原来一些机械行业具优势的工学院转为综合性大学后,奋起直追的效果明显。如今天的湖南大学,清华大学的汽车学院都很厉害。

钢铁和冶金类10所:

金属分两种,黑色和有色。都是冶金部的作为业务主管,冶金是一项事关国家脊梁的行业。粮食和钢铁(包括有色金属)是确保一个国家,尤其是大国国际地位的行业。粮食能够让国民安居乐业,而钢铁和有色金属也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。小到家庭的菜刀,指甲钳,大到飞机大炮,航空航天。所以,冶金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基础。国家为了发展钢铁和冶金技术,由冶金部出面,创办了一些钢学院,如北京钢铁学院(今北京科技大学)、包头钢铁学院(已并入内蒙古科技大学)、鞍山钢铁学院(今辽宁科技大学)、马鞍山钢铁学院(今安徽工业大学)、武汉钢铁学院(已并入武汉科技大学)。有色冶金方面,由冶金部和后来的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综合人力财力,创办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(已改名武汉科技大学)、中南矿冶学院(已并入中南大学)、华东冶金学院(已改名安徽工业大学)、南方冶金学院(已改名江西理工大学)(江西赣州)、昆明理工大学。

地质矿业类10所:

地质和矿产是冶金的基础,李四光出任地质矿产部长以后,花大力气进行地质勘察和矿产勘探。由于新政府的地质和矿产基础薄弱,人才匮乏,地矿部和其他部委一道,也创办了一些地质学院和矿产学院。前者侧重大地勘探,后者倾向煤炭地质学院有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成都地质学院(已改名成都理工大学)、华东地质学院(已改名东华理工学院)(江西抚州)、长春地质学院(已并入吉林大学)。煤炭类的有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中国矿业大学(徐州)、山西矿业大学(已并入太原理工大学)、山东矿冶学院(已并入山东科技大学)、西安矿业学院(已改名西安科技大学)。

?石油化工类17所:

石油类的院校是伴随石油会战开始的,地质专家在大庆发现了一个大油田,石油部以人拉肩扛的原始状态进入了石油会战,为了培养石油开采的人才,石油院校应运而生,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、中国石油大学(山东东营)、西安石油大学、大庆石油大学、西南石油大学(四川)。随着油田的投产,石油化工成为大产业,炼油厂北京化工大学、南京化工大学(已并入南京工业大学)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、华东化工学院(已改名华东理工大学)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、沈阳化工学院、吉林化工学院、浙江化工学院(已改名浙江工业大学)、青岛化工学院(已改名青岛科技大学)、武汉化工学院(已改名武汉工程大学)、西安化工学院(已并入西安理工大学)。

水利电力类7所:

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电力是工业的血液。可见水利和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。我国大江大河多,治理大河化害为利一直是几代领导人的追求。我国的水利事业是从治理黄河开始的。黄河百害天下闻,新政府建立之初就要求“一定要把黄河的问题办好“,于是水利部兴办学校,培养治理大江大河的人才,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,兴修水利,修建电站,这种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,于是就有了河海大学(即华东水利学院)、华北电力大学(河北保定、北京)、武汉水利电力大学(已并入武汉大学)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(郑州)、东北电力大学(吉林)、上海电力学院、长沙电力学院(已并入长沙理工大学)。

药科、军医和中医药大学13所:

中国药科大学(南京)、沈阳药科大学。第一军医大学(今南方医科大学)(广东广州)、第二军医大学(上海)、第三军医大学(重庆)、第四军医大学(陕西西安)。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国医药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(济南)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、沈阳医科大学。

林业、粮食和气象13所:

北京林业大学、东北林业大学(哈尔滨)、南京林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(包括已并入的西北林学院)、福建林业大学(包括已并入的福建林学院)、浙江农林大学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(湖南株洲)、西南林业学院(昆明)。郑州粮食学院、武汉工业学院(原武汉粮食工业学院)、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(长春)。北京气象学院(已并入南京气象学院)、南京气象学院(已改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、成都气象学院(已改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)。

?艺术类30所:

艺术类院校的主办单位比较分散,文化部,教育部还有军方都有自己的院校。文化部倾向于综合类,教育部侧重在美术,而军方主要着力在音乐。其中综合类:吉林艺术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、山东艺术学院、广西艺术学院、云南艺术学院、新疆艺术学院、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(北京)。

美术类:中央美术学院(北京)、中国美术学院(杭州)、鲁迅美术学院(沈阳)、天津美术学院、湖北美术学院、四川美术学院、西安美术学院、广州美术学院

音乐类:中央音乐学院(北京)、中国音乐学院(北京)、天津音乐学院、上海音乐学院、武汉音乐学院、四川音乐学院、沈阳音乐学院、星海音乐学院(广州)、西安音乐学院。

外语类11所:

外语类院校主要在大城市,外交部和外贸部是其主要推手。一方面培养翻译人才,另一方面打造外贸骨干。当然,包括外事口的官员。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上海外国语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(广州外国语学院并入)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、天津外国语大学、大连外国语大学、黑龙江大学、南京外国语学院(今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)、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、四川外国语学院(重庆)、西安外国语学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