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语文”背景下,语文学科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,课外阅读要求也有了大幅提高。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中小学生阅读,这还要老师和家长起到监管指责,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。

如今语文试卷题目越来越灵活,考察范围也越来越广,学生没有强大的阅读积累,很难拿高分。就连造句都没有好的创意,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,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
小学生造句用到《天官赐福》,被老师称为“烂书”,学生难以接受

一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,用“既…又…既…又…”造句。结果语文老师看了半天都没看懂,不知道学生想表达什么。

这本来是一道造句里的经典题型,很多家长从小就做这道题长大的,即便多年过去,都能脱口而出。这位小学生的答案,如果单从语法上分析,勉强能得分,但是从句意来看,老师也只能持有保留意见。

老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,让该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了出来,还让她解释一下意思。老师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“谢怜”是网络小说《天官赐福》里的人物。学生造句结合了小说里的人物背景,对于没看过该书的老师,自然很难理解。

学生在作文里或造句时,用名著里的人物是常有现象,只要应用恰当,比千篇一律的小红、小强和小明更容易获得老师的表扬。网络小说与名著相比,还有一定的差距,老师自然不会鼓励这样的现象,以免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吃亏。

老师建议学生以后少看这样的“烂书”,要看就看经典名著。没想到学生并不赞成老师的说法,他们觉得排名第一的畅销小说为啥成了老师口中的烂书?难道真是因为代沟问题?

看过《天官赐福》的和没看过的都沉默了,用来造句属实尴尬

很多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假期看完一定数量的课外书,还要写出读后感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,有些名著的背景与现实相距甚远,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,远不如看网络小说更直观。但是在老师眼中,网络小说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,论起教育意义,和名著无法相提并论。

该学生并不赞同老师的想法,但是又不敢顶撞老师,只能自己暗地里伤心,感觉老师不止诋毁了学生心目中的名著,还对学生的喜好予以全盘否定。学生便把此事发到网上,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,到底孰对孰错。

令学生意外的是,即使是该小说的书迷,也没有人赞同用小说人物造句的做法。小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,可有些中学生已经吃一堑长一智。明白什么典故可以用在作文里,什么题材只能在课余时间当做兴趣爱好读着玩。

若混为一谈,自然会被老师批评,考试还不拿分。还有网友称,看完这个造句题,看过这部小说和没看过的都沉默了,可能学生现在不觉得,等过几年长大后再看,就会替自己当年的鲁莽行为感觉尴尬了。

此前就有不少学生,不仅把网络小说搬到了试卷上,还有把网络游戏的台词,原样照搬到作文里的。乍一看写得满满登登一大篇,仔细一看没有几句是学生自己原创的,全是台词。可谓是最有创意的凑字数方法,即使字数写得再多,老师也不会给高分。

笔者观点

就此事来看,老师和学生的做法皆有不妥。学生不该把网络小说写到试卷上,这一点毋庸置疑,可是老师在没了解实情,不顾学生的想法妄加评论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。

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,多安排一些名著赏析的课程,让学生明白名著和网络小说的区别,自然会知道孰轻孰重,而不是因为他是网络小说而被全盘否定。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,反而会失去威信,日后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。

老师也要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,比如列出推荐阅读的书单时,设置悬念引人入胜,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,或许能提高阅读兴致。

家长也要予以监督,网络小说鱼目混珠,不能什么书都让学生随便读。毕竟大多数阅卷老师不赞同这样的行为,学生在小考时写明星、游戏、网络小说可能影响并不大,若是真在中考或高考时还这么写,必然是要吃大亏的。#头号周刊#

今日话题:大家觉得老师的说法有问题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