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荫环抱的树林中,有个姓匡的农夫和他的妻子住在三间茅屋里,替人家种田。虽然每年的收入还不够他们的衣食,他们穿着破旧的鞋子,破旧的衣服,吃着粗劣的饭食,但依然勤勤恳恳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从不懈怠。

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,家庭中增加了许多乐趣,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更加困难了。儿子长大后,他们没有钱送他去上学,夫妻二人早上出去种田时,便交代儿子看家。他们这个儿子,虽然生在困苦的农人家中,对于农家的事情却并不熟悉。他见邻家的孩子上学读书,很是羡慕,所以常常主动和他们玩耍,一有机会,还要问问他们所读的书。因此他虽没有上学,但也认得几个字。父母看他这样好学,隔了一二年,就勉强送他到私塾里去了。他非常高兴,学习起来也格外用心。诸位小朋友呀,你们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?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匡衡

后来匡衡的父亲死了,他母亲一个人种田过活,家境更加困难。可怜好学的匡衡,从此没有了上学的机会。但是他求学的志愿却从未动摇,勤学的精神也从未减少。他把以前读过的书都温习得纯熟后,就想再买几本新书。但是家里有时连饭都吃不上,哪里有钱来买书呢?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,没有书看,好比一个喜欢吃糖的孩子没有糖吃。他是何等烦闷呀!

村庄里有个老翁,财产很多,性情却很特别。他有了钱,不喜欢买田地,也不喜欢买古玩,就喜欢买各种书籍。他数十年来收集了好几万种书,还特别建造了一座藏书楼,好像现在的图书馆,分门别类,把所有的藏书都放在那里。匡衡从那里经过时,总是羡慕不已,心里想道:“如果我有了这么多书籍,天天坐在藏书楼里,看完了这本,再看那本,岂不快哉?”想到这里,他不免又烦闷起来。

匡衡百般思虑,想到了一个法子。一天早上,他早早起来洗漱好,早饭也没有吃,就出去了。他急急忙忙去了藏书的老翁家,见老翁正在那里吃早饭,便很恭敬地行了一个礼,立在旁边。老翁原来是认识他的,就问道:“匡衡,你这么早,到我这边来做什么?难道家中没有了粮食,要向我借钱吗?”匡衡道:“老先生,不是的。”老翁道:“这倒奇怪了,那你究竟有什么事呢?”匡衡接着答道:“我家里十分困难,这是老先生所知道的。老先生家要雇用下人吗?我想到府上来做仆人,不论什么事情,我都愿意尽力去做,工钱也不计较。不知道老先生肯不肯用?

”老翁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匡衡说道:“你是喜欢读书的。现在倒想做起工来,这是出于你的真心吗?”匡衡道:“是的,我绝不说谎。”老翁道:“既然这样,你明天就到我家里来吧。”匡衡见老翁答应了,非常高兴,行了一个礼后便出来了。他回到家中,把这事告诉母亲,母亲自然也很高兴。

从此以后,匡衡每天早上起来,就到老翁家去做事。不论什么事情,他都尽心竭力去做。有些事情,不等老翁吩咐,他就已经做好了。一天到晚忙个不歇。光阴过得真快,匡衡自从到了老翁家中,已经一个月了。到了发工钱的那一天,仆人们依次领走了自己的那份,最后轮到匡衡,老翁手中拿了四百文钱,对着他道:“匡衡,你做事很勤恳,一个月的工钱是三百文,我再另外赏你一百文,拿去吧。”匡衡道:“我不要工钱,这钱请您收回吧。”老翁听了,非常奇怪,说道:“做了工,没有不要工钱的,你是不是嫌少啊?我已经多赏给你一百文了!”匡衡道:“我并不是嫌少,我真的不要工钱!”老翁道:“那么你想要什么东西,快些说吧!”

匡衡道:“我什么都不要。您的藏书很多,只要您允许我每天借一本书看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别的仆人听了,都觉得好笑,老翁却赞叹他有志气,说道:“你既然这样好学,那就叫你去管理这所藏书楼吧。你要什么书,随便拿去看,只要不弄坏,看完放在原处就好。这工钱也拿去吧!”匡衡连忙谢道:“您肯借书给我看,我已感激不尽,工钱是万不肯收的。”老翁看他决计不肯拿,就把工钱收回了。从此以后,匡衡就有许多新书看了。大家想,这时候匡衡会快乐到什么地步呢?

匡衡每天到藏书楼里,勤勤恳恳拂拭洒扫,把一天应做的事做完了,就拿了要看的书,一天到晚,都坐在那里看。白天看了不算,到了晚上,还要带一本回家去看。但是匡衡家里,一则因为母亲一天到晚出去耕田,到了晚上,已经筋骨疲倦了,不能再做事情,吃了晚饭,就要睡的;二则因为家里贫穷,没有钱买油点灯,所以在晚上看书,就很困难。他千思万想,又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法子来。

原来他家的邻家,也是种田活命的,他们天天晚上点了灯做夜工,什么纺纱呀,织布呀。于是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,约莫茶杯口大,把光线引过来,翻开书,凑在洞口,一行一行地看。直到邻家熄了灯,他才去睡觉。

匡衡这样一面做工,一面读书,过了十多年,老翁所藏的书,几乎每一本都被他看完了,最终他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。